低空旅游作為我國各地區結合自身旅游資源優勢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新興業態,將旅游觀光從地面延伸至空中、旅游資源由平面向立體延伸,既能創新既有旅游產品、提升景區品牌形象,更能撬動通航企業和市場營銷的合作點,還能使通航運營企業、旅游景區、地方政府和消費者都參與其中構建低空產業生態鏈,能夠促進通用航空與地方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目前,我國低空旅游產業已成為通用航空業與現代旅游業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是新時代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滿足國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
一、我國低空旅游產業總體概況
國內低空旅游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的八達嶺長城游覽,但未形成固定業務模式和長期開展。前些年,由于空域管理改革不充分、大眾消費理念未到位、相關配套不完善、通航市場整體熱度不高等原因,國內低空旅游一直不溫不火,產業市場一直處于緩慢開發狀態。近年來,各省份都啟動密集布局低空旅游產業格局,若干個景區開展了空中觀光的項目,個別地區相繼開通了旅游包機短途航線,國內低空旅游項目的發展勢頭良好,成為通用航空諸多領域中發展速度較快的業務板塊。2016年底,我國取得空中游覽資質的運營企業達到89家,全年低空旅游產業實際完成投資83億元,同比增長84.2%。近兩年,國家相關部委相繼推出了首批16個通航旅游試點項目、首批15家國家航空飛行營地示范單位。截至2017年12月,我國內地空中游覽項目已開展的有88個,擬開展的為132個(詳見圖1)。與此同時,由于低空空域尚未充分開放、基礎建設與相關配套不足、報批程序手續復雜、運營機型不相匹配、經營模式較為落后、通用機場對旅游景區的覆蓋率較低等問題限制,低空旅游成為地方政府與通航企業積極發展而又艱難推動的產業。近年來,整個低空旅游行業大概只有40%多的企業能夠實現微小盈利,整體產業還處于市場培育與產業布局階段。

二、我國低空旅游產業市場SWOT分析
通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區域調研,并且走訪開展低空旅游業務的通用航空公司,就我國整個低空旅游產業現狀運用SWOT法進行具體分析(如圖2)。

(一)優勢(strength)
1.行業法規體系逐步健全
民航局落實通航產業放管結合,以放為主、分類管理的方針,并將空中游覽由甲類調整為乙類,同時降低購置航空器自有資金額度的要求,支持新興通航服務項目發展,鼓勵并扶持低空旅游產業。民航主管部門并專門修訂完善了直升機、空中游覽、熱氣球等規范低空飛行的法規制度,將推進低空旅游的持續安全發展。
2.通航基礎建設逐步完善
低空旅游的發展離不開配套通用機場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各地興起FBO、FFS、ADS-B等建設熱潮,區域性通用航空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航空器及零部件制造、空管監視設備、通航運營、維修保障服務和教育培訓等各環節逐步健全。按照國家有關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500座以上通用機場,在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重要體育產業基地等地區建設通用機場,將覆蓋50%以上的5A級旅游景區。
3.各地低空旅游資源豐富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國土地域十分遼闊,地貌形態復雜,旅游資源分布非常廣泛,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文化景點、特色城鎮等種類繁多、類型多樣的觀光資源無比豐富,具有多樣性、豐厚性、古老性、奇特性等特點,是世界上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國范圍內適宜開發低空旅游項目的城市或景區眾多,因而低空旅游產業市場拓展空間巨大。
4.跨界融合新興產業形態
低空旅游作為新興旅游產品,被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的旅游產品。乘坐低空飛行器俯瞰大地欣賞美景會成為青年最喜歡、最時尚的一種旅游方式,完美地契合了消費需求升級,有力促進了旅游消費。低空旅游是將通用航空和旅游有機結合的跨界融合新產品,在傳統景區向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有效填補旅游市場的空白,最大限度地滿足高層次旅游群體需求。
5.產業市場空間前景廣闊
隨著國民消費意識的逐漸轉變、低空旅游產品的豐富、低空旅游飛行服務的升級、安全監管的優化及通航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與經營成本降低,各地相繼建立健全城市-低空-景區互動發展模式,產業消費市場將進入飛速發展階段。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預測,預計2020年全國百強旅游景區游客數量達到8.34億人次,其中適宜低空旅游的自然型景區游客約占50%以上,低空旅游潛在游客或將達到4.2億,有望形成585億元的市場消費規模。
(二)劣勢(weakness)
1.通航企業運營成本偏高
用于旅游用途的直升機售價昂貴,再加上航空器購置、運營、維修、保障、折舊等成本費用較高,通用機場及空管保障收費偏高,組建直升機低空旅游的通用航空公司耗資巨大。而在國外很多國家發展低空旅游已不限于直升機,更多在采用價格成本在300萬--500萬之間的固定翼小飛機或者更便宜的熱氣球。同時,通用航空器駕駛員稀缺,培養費用居高不下,再加上專業管理人才奇缺,造成人力資源成本較高。
2.低空旅游產品價格較高
由于通用航空的飛機等固定資產支出和運營成本高企,乘客單座成本較高,低空旅游產品定價居高。國內多數城市或景區的空中游覽項目,一般時長在10-15分鐘,基本定價在1000元左右,每分鐘大都超過100元,其性價比超出了普通大眾的消費預期,未能實現平民化,因此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導致市場總體表現不佳。
3.項目審批程序復雜繁瑣
空中游覽項目從立項到運營至少要經過政府、空軍和民航的三重審批,且項目審批的專業性和難度都較高。雖然低空空域正在逐步開放,通航企業準入門檻降低,目前國內空域申請困難、空管保障不順暢、各地運行標準執行不一,空域及飛行計劃審批協調難度大、手續環節復雜、時間周期長,通常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實現,導致低空旅游項目的便利性體驗不佳與開發運營效率較低。
4.噪音污染擾民影響問題
開展空中游覽項目使用的直升機或通用飛機在城鎮或居民區上空飛行會產生較大噪音,影響當地居民日常生活,從而導致噪音污染投訴問題,這是制約低空旅游產業發展的環保因素。比如,上海外灘直升機游覽項目、南航珠海直升機公司的空中瞰珠海項目,雖然初期深受游客歡迎,卻因噪音擾民、經營成本過高原因而被迫取消。
5.單一商業模式較難盈利
因為低空旅游項目根本無法獨立生存,往往需要搭配飛行培訓、私人包機、航拍航測等其他業務才能實現盈利。單靠低空旅游項目支撐的通用航空公司,幾乎難以實現盈利。鑒于產業市場尚未成熟,低空旅游市場客流量較低,運營連續性較差,多數行業企業目前盈利水平較低。
(三)機遇(opportunity)
1.產業扶持政策相繼出臺
近年來,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出臺關于深化低空空域改革、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航空運動發展規劃、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等利好政策頻繁出臺,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通用航空消費市場,鼓勵在適宜地區開展空中游覽活動。在低空旅游成為行業主管部門與地方政府重點扶持發展產業的背景下,我國低空旅游產業將迎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
2.旅游消費市場快速增長
近年來國內旅游市場迅猛增長,大眾化旅游消費快速發展,我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市場。2016年,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44.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4.69萬億元;2016年中國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達到11%,旅游直接投資和帶動投資對財政綜合貢獻超過11%。因此,伴隨著新興消費群體規模的不斷增長,低空旅游產業市場的成長空間與潛力較大。
3.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改革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對體驗型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長,新興消費客戶群體逐年擴大。游客對體驗參與感及休閑舒適性等要求也越來越高,旅游目的地產品勢必要進行創新升級,而低空旅游是匹配于現代旅游業需求層次提升的發展格局的。低空旅游能讓游客移位換景,且受地形限制少,身心體驗更加美好,能夠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關于旅游需求層次的提升,是深度開發我國傳統旅游業的新興高端體驗模式。
4.各地通用航空發展迅速
目前,全國已有31個省(市、區)均出臺了十三五期間及中長期的通用航空產業與通用機場建設規劃,并且積極培育與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新興產業。據統計,2017年我國通航企業共計295家,通用機場數量快速增長(已取證81個,未取證220個,在建60,規劃建設377個),通用航空制造能力逐步提升(已投產63家,在建和規劃建設51家),通航機隊在冊總數為2272架,全年完成通航生產飛行73.5萬小時,近5年通航業務量年均增長9.3%。
(四)威脅(threat)
1.空域管理改革還不充分
低空空域資源是低空旅游產業發展首要的前提條件。由于我國低空改革進展緩慢,現行管理模式與通用航空的低空空域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矛盾。2017年3月,國家民航局再次擴大了民用低空空域開放程度,準許在中國東部、西北和新疆三個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在國家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環境下,低空空域資源將得到科學合理的協作利用與有效開發。
2.運營安全風險壓力較高
確保飛行安全是低空旅游項目開展的關鍵所在,但有些通用航空企業為了謀求利潤,超越經營范圍非法從事載客空中游覽飛行,給航空安全管理帶來較大威脅。同時,雷雨天氣、臺風等惡劣天氣條件影響運行安全。2016年國內發生16起通航事故,致22人死亡,涉及低空游覽的占到了3成。高頻的通航事故使民眾潛意識會產生安全顧慮,這也成為消費時不會選擇低空旅游的重要原因。
3.新興航空智能技術興起
近年來,消費級無人機廣泛應用于航拍領域,同時工業級無人機呈現替代影視航拍、航空測繪、警用安保等通用航空傳統業務的趨勢。特別是無人機航拍、虛擬仿真技術使人們在地面也可領略空中俯瞰地面風景,成為傳統低空旅游產業的新興競爭產品。由于新技術成本較低,無安全風險,且可數據化在網絡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占領了部分傳統空中游覽市場份額。
4.航空消費尚未形成文化
由于低空旅游價格昂貴、擔憂人身安全問題,對于目前消費觀念還較保守的國人來說,低空旅游還是一種奢侈品或探險類活動。同時,我國缺少航空文化消費的社會氛圍,目前國內游客群體普遍存在認知度還不夠、消費意識薄弱等問題,低空旅游消費觀念尚未形成,這是一個長期的市場培育過程。
三、我國低空旅游產業SWOT競爭戰略
對照低空旅游產業集群發展SWOT分析表,通過四象限匹配分析得出我國各地發展低空旅游產業的四種競爭戰略(如圖3所示)。

(一)SO增長型戰略(優勢--機遇匹配)
隨著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低空旅游消費潛力和市場需求將徹底釋放。各地應依托自身的旅游資源稟賦與現有的航空產業基礎,搶抓低空旅游產業政策疊加的發展機遇,積極引導通航企業在區域內景區布局低空旅游業務,制訂并實施區域性低空旅游專項規劃與工作方案,促進通航企業與景區的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優化低空旅游產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基于產業鏈搶占低空旅游產業發展的市場先機。
(二)ST多重組合戰略(優勢--威脅匹配)
通過深化軍民深度融合戰略推進低空空域的充分開放,科學合理地做好低空旅游產業的頂層設計,制定出臺專項扶持政策,通過組合產品系列變革單一商業模式,拓展宣傳渠道擴大產業消費群體,將產業市場由新興小眾消費市場轉變為大眾普及消費市場。同時,鼓勵與支持通航企業與旅游景區合作開發低空旅游產業,有效整合相關航空資源基礎與旅游設施設備,科學設計與優化串聯區域間各相關景點的低空航線,加強空地旅游的銜接與協同,提升產品吸引力與豐富度,形成低空旅游產業空間立體化格局。
(三)WO扭轉型戰略(劣勢--機遇匹配)
結合景點特征或城市特色及其上空的空域資源,完善景區基礎配套條件,先期發展動力傘、熱氣球的項目培育市場消費需求,逐步發展直升機旅游、通用飛機旅游項目,再到開發與健全低空旅游產業生態體系。同時,采用新技術降低航空器運營的噪音污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商業模式創新、變革營銷方式與改善服務保障體系,進而擴大市場規模,降低產品價格,豐富產品層次與系列,全面提升低空旅游產業的市場化程度。
(四)WT防御型戰略(劣勢--威脅匹配)
綜合分析各地的區位條件、環境資源和經濟基礎,根據景區特點合理選取運營飛行器的類型與機型,選擇合適的低空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努力降低項目運營成本,因地制宜地開發低空旅游市場。同時,結合互聯網+戰略加強低空旅游宣傳策劃,注重培育喜歡航空體驗的時尚消費群體,將低空旅游產品與酒店、餐飲、俱樂部、特色主題活動等綜合集成一條龍服務項目,建立區域性低空旅游產業聯盟形成合力。同時,基于ADS-B等技術建立低空空域監控網絡,穩步推進通用航空SMS體系建設,應用新興人工智能技術提升航空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布局發展具有各地特色的低空旅游產業集群帶。
總體而言,我國各地要結合本地通用航空產業基礎與旅游資源特色優勢,理性選擇與實施可持續的低空旅游產業發展戰略,通過整合資源、補齊短板與持續創新,找準切入點與提升核心競爭力,逐步發展與健全低空旅游產業鏈式集群,積極引領低空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進而助推新時代我國低空經濟的全面繁榮。
注:原文發表于《中國民用航空》2018年第9期